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综合新闻】学校党外人士热议九三阅兵

作者:周梨洪 点击数量:时间:2025-09-03

杨继涛(民革党员,教务处质量保障科负责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中国以一场盛大的现代化阅兵向全世界展示了和平的尊严与力量,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与缅怀,更是对新时代强军成果的集中展示。受阅方队威武雄壮、现代化武器装备震撼亮相,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与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更加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一名民革党员,我将深刻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滕超(民盟盟员,科研处干事):当百岁老兵饱经风霜的脸庞映入眼帘,当人民解放军方阵以排山倒海之势迈过天安门,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非常自豪。回望80年前,山河破碎,国弊民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民盟先贤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等奔走九州,发出“团结救国”的铿锵呐喊。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已化作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精神支柱。作为民盟新盟员,我们当接过一代又一代先贤的优良品德,传承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立足岗位耕耘奉献,深入企业务实调研,服务社会倾听民声,把我们这一代青年的青春,深深镌刻在祖国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之上。

聂雨青(民盟盟员,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此番观礼,心境与年少时大不相同。目光所及,皆是尖端装备、铿锵方阵和军人的飒爽英姿,当战斗机群如钢铁雄鹰般呼啸过天安门上空时,我虽努力克制,却仍难抑制眼眶的温热。我感恩生长于和平而强盛的国家,这份岁月静好、国泰民安的背后,是无数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是强大国防所带来的坚实安全感。这次阅兵式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所蕴含着的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的伟大意义。我将立足本职岗位,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亿万同胞并肩,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彭俣(民建会员,基建后勤处干事):观看九三阅兵,我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振奋。作为一名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大批技术精湛的工匠。正如阅兵式上展示的兵力一样,工匠精神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他们用技术和创造力支撑着国家的繁荣与未来。民建始终高度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领域。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仅在本职工作中精益求精,还要通过建言献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冉鸿(致公党党员,电子与物联网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威严的方阵如移动的长城,尖端的装备似护国的利刃,不仅直观展现了国家日益强盛的实力,更以庄重的姿态,向抗战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作为一名致公党党员和职业教育工作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全程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我深知“国之强盛,系于人才”,在三尺讲台上,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深耕教学,聚焦时代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依托致公党的侨海资源,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交流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鉴,让教育力量为祖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注入动能。

黄阳(九三学社社员,建筑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八十载风云激荡,胜利日阅兵看得我心潮澎湃。钢铁洪流,国之坚盾,亦是科技结晶。我所在的九三学社,其名“九三”便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坚定爱国、信仰科学、追求民主是吾辈初心。身为大学教师,我深感强国之基在于兴业,兴业之本在于人才。今日的国之利器,明日的人才长城,皆需我们亲手打造和筑牢。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位,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崇尚科学,铸就匠心,锤炼技能,以知识与技术夯实国家根基。这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俞燕(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会长,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任教师):26国领导人云集北京,与中国共同见证这场“有史以来最强阅兵”,外媒称此为“史无前例的盛会”。这不仅是外交舞台的成功,更意味着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赢得了世界广泛的认同。观看后现场群情振奋激昂,我和知联会的会员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阅兵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思考。80年前,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尊严,80年后,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需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强国之路,始于足下。作为校知联会会长,我将与广大会员一道,立足本职岗位,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慧凝(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会员,建筑工程学院专任教师):铁流滚滚,步伐铿锵。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心潮澎湃,交织出别样的感动与思考,更添一份知联人的责任。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回想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应当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人才培养中守正创新;作为知联人,我们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坚定不移跟中国共产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知联人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人:周黎洪

通讯员:付敏

审核人:周红霞

编辑:党委宣传部